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高淑霞
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青坨營鎮初級中學,河北 唐山 063502
摘要:情感教育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教學的重要手段,要求教師在教學時必須加入一部分感性因素來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主動性。然而,在很多時候,初中語文教師都會忽視培養學生對語文的情感,只是一味地強調背誦和記憶,讓學生學習基礎知識,用反復講解閱讀的方式來理解文本內容,這樣的方式不僅讓學生逐漸喪失對語文的積極性,更無法滿足學生的知識需求。在語文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情感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從而促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學內容,從而發現學習語文的樂趣,更好地投入學習,最大化地掌握所要學習的內容。
關鍵詞:初中語文;情感教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
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培養學生的情感,有助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形成積極向上的態度,明辨是非。語文這一學科的特點,使得其與其他學科進行對比時,在滲透情感教學方面有著“先天而獨特的優勢”。我們所學的每一篇文章,都深深地融入了作者濃厚的情感在里面,無論是贊美一種事物,還是抒發一下感情,或者闡明一個觀點,字里行間都會流露出作者的情感態度,甚至切實體會到其內心之所想,用心讀一篇文章,往往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能夠與作者產生很好的共鳴。讀懂文章,也讀懂了作者,感受到了作者創作時的情感,這些情感就蘊藏在字里行間,需要用心去體會。要想真正學好語文,不僅需要善于讀,“捕捉”文章中的情感“筆墨”,還要善于寫,“抒發”自己的“情感世界”,這些并不能依靠灌輸來實現,而是需要長期的浸潤。因此,教師應當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充分開發與利用情感要素幫助學生拓展精神空間,培養學生的高尚品格[1-2]。
1 情感教育的價值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情感教育與傳統的認知教育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他們是教育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恰當的情感教學,可以促進學生思想水平的提升,通過情感積累涵養學生的情懷,培養學生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級的社會性情感,以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教育學中的全面發展教育思想是我們實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性理論根基,最終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的個性得到全面的發展,其中包括身、心兩個部分,心理部分的發展需要情感教育來發揮其作用。教育是師生之間有溫度的雙向互動,只注重知識的灌輸而漠視學生的情感將導致學生的發展失之偏頗,因此情感教育必須貫穿且滲透于教育的全過程。
實施情感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要一環,與“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相符,與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相合。教育過程中積極的情感狀態是保證個體最終能夠自主發展的關鍵。情感是主體心理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說知識傳授武裝的是受教育者的大腦,那么情感教育武裝的則是受教育者的精神。精神是支撐個體能夠持續發展的內在力量,這種力量是由內而外所迸發出來的。而情感教育的價值便是幫助受教育者對自我以及周遭環境產生正向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情感狀態,即以情育人[3-4]。
2 影響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因素
2.1 教學的內容背離了生活的實際內容
現階段,教師在規劃語文教學內容時,只是按照教學任務,在課堂上采取填鴨式教學方法講解語文知識,而不是全面了解學生的真實狀況。因此,無法使學生對語文知識加以重視,教師沒有發揮引導作用,導致語文教學質量有所欠缺[5-6]。
2.2 課堂教學環境枯燥乏味,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縱觀初中語文教學現狀,由于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產生厭學情緒,而且教師對于學生的心理需求不夠關注,不注重聯系實際,因此學生無法形成思考能力,在文字理解能力方面也較差,從而導致學生的綜合素養較低[7]。
2.3 學生缺乏自主學習能力
由于語文教學內容較為單一,因此學生的積極性不足,無法發揮思維能力,而且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比較被動,從而降低了課堂的教學質量。此外,由于教學方法受限,導致學生缺乏自主學習能力,沒有形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
3 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具體策略
3.1 基于和諧教學氛圍的情感教育
新時期,通過新課程標準指導,作為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落實主導的地位,吃透課標與教材,以實現課堂教學的目標,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更深入、系統地探索相關語文知識。例如,教師在對《黃河頌》一課實施教學時,為了在課堂的學習中更好地吸引學生自身的注意力,促進學生更積極地學習本課內容,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在教學導入環節中滲透情感教育,激發學生學習課文內容的興趣。
首先,教師可以將黃河奔騰的壯觀景象的有關視頻通過多媒體播放給學生,以調動學生對于祖國壯美河山的熱愛與贊美之情。
其次,語文教師可根據實際的教學故事,為學生講解《黃河頌》創作的歷史背景,通過故事的啟發,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還能使學生充分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積極主動地對課文內容實施深入探究。在這種和諧的氛圍中,學生深入學習課文內容,不僅有利于學生充分掌握課文內容,而且能使語文教學的效果得到整體提高。
3.2 轉變教師教學觀念,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初中教師要充分地挖掘初中生的獨特性、創造性,
鼓勵他們對同一篇課文發表不同的見解,然后進行正確的引導。例如,課文《我的叔叔于勒》,這是莫泊桑的一篇短篇小說,文中描寫了菲利普夫婦對富于勒和窮于勒不同的表現和心理,通過這樣的區別態度表現出了人們的拜金主義和當時法國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階段發展的畸形社會。教師在講授完這節課以后,可以鼓勵學生大膽地展開想象,對叔叔于勒后面的生活以及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的態度進行續寫。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對學生的創造力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3.3 朗讀投入感情,體會文章情感
有感情地朗讀文章,有利于激發學生情感,與作者和文章產生共鳴。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教學方式來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例如,在教學古代詩歌《觀滄?!窌r,教師可以先向學生介紹文章的創作背景,有條件的可配相關的視頻、音樂,然后教師用鏗鏘有力的語調,以及堅定的眼神范讀,飽含激情的狀態也會使學生深受感染,更加深刻地認識和理解文章內容。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在學生朗讀的時候,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文中的意境展開創造。在學習古詩的時候,朗讀結束后,讓學生緊閉雙眼,跟隨著老師的朗讀去想象詩中的畫面,結束后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適當地勾勒腦海中的畫面對學生走進作者及作者身處的時代也起了積極的作用。
3.4 采用提問教學方式,深入開展語文情感教育
提問有引導的作用,好的問題,能夠引領學生逐漸融入情感氛圍里,從而能夠用心地去感知情感,深入地開展語文情感教育。例如,在教學《背影》一課時,教師可以采用以下方式進行教學。
首先,應指導學生通過深讀課文,學習這篇課文的寫作背景、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意識,讓學生能夠逐漸體會課文當中所展現的父子親情故事。
其次,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圍繞這些學習問題進行深入地思考學習。例如,教師可依據教學內容提出以下學習問題:(1)在課文當中四次描寫的“父親的背影”,描寫得最為感人的是哪一次的背影?(2)作者深入細致地描寫“望父買橘”的場景,其用意是什么?作者為什么會傷心流淚?所要展現出的情感是什么?教師可讓學生圍繞這些問題,更加深入地進行思考學習。
最后,教師依據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對學生提出一些拓展性與啟發性的問題。例如,同學們在學習了這篇課文之后,具有什么樣的情感體驗?請同學們講述一下在日常生活當中,自己的父親是如何關愛自己的?有哪些事情是讓你感動至深的?學生圍繞這些問題進行思考與講述,從而能夠更好地理解與掌握這篇課文當中所蘊含的父子親情。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有效地滲透情感教育,在提升學生語文學習水平的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去感悟情感、體會親情,并讓學生在體會情感的過程當中,能夠逐漸深入地認知與了解如何更好地去為人處世。
3.5 基于寫作訓練的情感培養
寫作,即前文說的善于寫,通過不同的渠道促進學生在寫作時的情感表達。新時期,在初中語文的具體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得到廣泛運用,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有感情的閱讀,并根據文本中作者表達出的情感進行理解與寫作。同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對文本當中語句優美、寫法獨特的句子或段落進行標注,實施仿寫,不僅能使學生寫作能力得到增強,還能使學生對文本情感的理解力得到相應提升。除此之外,語文教師在對相關古詩詞教學時,需注重自身想象力的發揮,并聯想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以此使抽象的詩詞以更直觀的形式呈現,并通過學生的想象,使古詩詞中的故事更加生動。
3.6 師生充分互動,以情感育人
教師要學會通過組織教學活動來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并以積極的情感來感染學生,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從而對教材中所涉及的情感達到一個體驗的目標,最終實現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教學目標。教學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需要師生共同配合的過程。當師生都擁有一腔熱血時,課堂的展示必定會十分有激情,情感的塑造也會十分順利。所以,教師要注重組織相關的教學活動,讓師生實現充分互動,以情感作為載體,以情感育人。
3.7 借助多媒體渲染情境,激活學生的內心情感
在初中語文課堂上,如果教師一開始就為學生講解課文內容,自然無法引起學生的注意,教學效率就會低下。想要在導入環節合理開展情感教育,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就需要借助多媒體創造情境。比如,在教學《黃河頌》時,筆者結合課文內容為學生播放相應的背景音樂,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學生不僅能感受到作者對于祖國的熱愛,還能體會到作者對中華民族奮斗精神的歌頌之情。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教師能夠更好地把握學生的情感制高點,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找出文中贊揚民族英雄氣概的句子。充滿感情的導入環節,能夠快速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使其主動投入到學習中。
4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學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提升審美水平。因此,在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中,作為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的時候,應依據所教授的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采用多樣化的語文教學手段,實施開展情感教育,可使學生從中受到一定的啟發,在現實生活中,學生能夠更好地去珍視情感,并懂得去積極地關愛與幫助他人,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潘曉婷.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的有效性探究[J].漢字文化,2020(12):110-111.
[2]黃文.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滲透的實踐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6):234.
[3]許金諾.新時期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現代商貿工業,2020,41(17):167.
[4]謝曉君.新課標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6):234.
[5]朱英.淺析新課程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科教文匯,2008(9):2.
[6]張頔.論新課程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以北師大版初中語文教材為例[J].中華少年,2020(8):42.
[7]馬運嶺.給點陽光更燦爛——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神州,2012(16):12.
作者簡介:高淑霞(1981—),女,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學。